深挖“非遗”资源 构建特色劳动课 全球快播

南宁市鲁班路小学创新劳动实践形式,为学生成长赋能

深挖“非遗”资源 构建特色劳动课

鲁班路小学引进广西非遗代表性项目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(学校供图)


【资料图】

■本报记者刘明艳 通讯员邓剑

“我成了学校的‘小主人’、家里的‘小大人’,能胜任各种各样的劳动。”“今年过年我规划了年夜饭的菜式,参与了制作,好开心呀!”……这个寒假,南宁市鲁班路小学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劳动,寓教于乐,而这一切均得益于学校开展的丰富特色劳动课程。

鲁班路小学2021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,一直致力推进劳动教育,深化劳动课程改革,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,打造特色“非遗”劳动课程资源,让劳动教育“活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,为“双减”提质,为学生成长赋能。

学校研发特色劳动课程

鲁班路小学以国家劳动课程为基础,围绕“立德树人”的核心,“匠心”钻研校本劳动课程开发,研发了“匠心五行”劳动课程群,设置18个特色劳动课目,即錾刻、掐丝珐琅、传统木艺、木创、皮影戏、编织、剪纸、绣球、活字印刷、南宁古建筑、植石种植、水养动物、扎染、中餐、西点、传统美食、南宁红陶、土培,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和发展需求。

学校还通过创设情境,开展项目式学习,让广大学生结合项目参与到劳动中,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。如春节期间,学校开展了“年”主题项目式学习,学生们通过参与“年夜饭规划师”“餐桌文化推广员”“美食小博主”等活动,既能体验劳动的快乐,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此外,学校还深入挖掘“非遗”劳动课程资源。结合广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引进了榫卯结构、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、南宁红陶技艺、壮族迪尺等17项国家级、自治区级、南宁市级非遗项目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智发展特点,研发构建了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艺为主体的“匠心”非遗艺术课程框架。

多方引进校外专家资源

学校多方引进校外专家资源,邀请到南宁市教科所兰虹老师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壮刀制作技艺”传承人黄冬鹏、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周涛、南宁红陶传承人胡可可等到校指导课程建设,推进课程建设。同时,充分发挥校内教师专长,如聘任“壮族迪尺”第五代传承人、体育教师陆显通担任“非遗”劳动课程教研组长,带领老师进行“非遗”劳动课程的建设与研究。

在学校的努力下,“非遗”劳动课程在短时间内斩获多项殊荣。原创戏剧《鲁小班变形记》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表演类比赛中获得银奖;2023年1月,学校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。

“学校将继续以‘匠心’精神为引领,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,强化劳动教育阵地,让学生动手实践、出力流汗,接受锻炼、磨炼意志,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,实现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强体、以劳育美、以劳创新的课程目标,把劳动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。”鲁班路小学校长吴静说。

师生积极发扬“匠心”精神

鲁班路小学创建仅一年多,但全体师生发扬“匠心”精神,开拓进取,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,荣获“2022年自治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特色校”、“2022年度第三批次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”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。学校还有多项自治区级、南宁市级课题获批立项,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和荣誉评比中获奖。

站在新的征程上,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要求,南宁市鲁班路小学将继续强化劳动教育,积极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围绕“美育鲁班 匠心同行”的办学理念,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加有力地助推学校迈上新高度,实现再跨越!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2 华中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